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米乐·M6浙江温州龙湾:信息化带来基层行政执法“新解法”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141
米乐·M6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执法模式,以数字赋能破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街区管理更智慧   预警式执法实现多方“减负”   “海滨街道一餐饮店因排放污水超过许可证规定标准,被我局处罚款一万元整,为减少此类现象发生,向您进行案例推送。请引以为戒,注意自查自改,合规经营。”日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某商家在浙里办“城市合伙人”应用中收到一条以案示警信息。   “看到信息后,我立刻组织店内员工对污水排放系统进行了检查,确保不让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店里发生。”该商家表示,除了这类以案示警信息,他还曾收到过店铺违规信息。“相比于以前要跑到执法中队去处理,现在只要在手机上拍照提交整改结果就可以了,很方便。”     龙湾区“智管智治”综合性执法业务平台。   商家的便捷体验得益于龙湾区创新开展的未来街区预警式服务化新型智慧执法模式。据悉,该模式依托龙湾区“智管智治”综合性执法业务平台,通过整合多个数字化执法场景,实现一渠多源的统一流转模式,逐步以“智管”取代传统“人管”。   “我们在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主要道路等重点管理区域接入了智能化监控设备480余台,捕捉违停、出店经营、小广告、流动摊贩、违章建筑等多个预警场景。”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控算法会自动识别违法行为,再由人工在线审核并发送预警短信,引导当事人使用短信手机号登录浙里办‘城市合伙人’提交整改结果。2024年,已发出预警短信11万余条,发送以案示警短信28800余条。”     小广告处置系统。   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审核整改无效时,该问题事件会进入“工单智流转”平台,按事件级别,进行逐级流转派发。2024年已实现月均智流转各类交办件800余件,有效缓解基层管理“人少事多、多头应对、缺乏统筹”的现状。   此外,为加强与群众互动,龙湾区持续升级浙里办“城市合伙人”应用,推出预警反馈、日常上报、在线预约、城管小客服等多个服务型功能模块,如群众可以“随手拍”形式对车辆违停、燃气安全等城市综合问题拍照、上传、投诉,碰到相关疑难问题,可以在线寻求执法人员帮助等。   市容环境有保障   渣土消纳实现全过程监管   龙湾区是连接瓯飞工程的关键联结点,承载着众多工程项目,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一现象导致渣土车辆在龙湾境内频繁穿梭,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部分渣土车存在的随意倾倒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大气扬尘,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往,渣土车的管理面临重重困难,前端审批与后端管理存在断层。为提升建筑垃圾监管水平,龙湾区打造了渣土审管一体化监管系统,推进建筑渣土监管“一件事”改革。据介绍,该系统与浙江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同步关联,借助全区60多处卡口监控和90多个工地主要出入口的视频监控,形成了对产生点、消纳点、运输路线的全程追溯和闭环监管体系。     渣土审管一体化监管系统。   在渣土审管一体化监管系统的界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卡口的监控摄像头正自动捕捉过往的渣土车辆,并智能检查其GPS是否启用、是否持有准运证、行驶路线是否合规、出场记录是否完整等关键信息。一旦检测到任何违规行为,系统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并通过短信形式迅速通知车主。   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力度,龙湾区还加速推进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地实施。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联单作为一种电子信息载体,全面记录了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时间、地点、转运量等详细信息,相当于建筑垃圾的“电子身份证”。“所有建筑垃圾的处置活动均须严格按照备案信息进行,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监管工作。”     渣土联合执法监管。   开展“技防”的同时,龙湾区还实行“人防”,开展渣土联合执法监管。针对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的薄弱环节和易发问题,龙湾区开展了建筑工地渣土处置及夜间不文明施工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并通过“拉网式”排查和“重拳式”打击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处置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龙湾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率达到10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陈晓光 陈小雁/文 温州市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